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书画展板: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评论>书画评论
守望精神家园——李森的书法创作道路
发布时间:2015-05- 新闻来源:辉煌艺术网

       人类的文明已绵延了数千年,行至当代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冲击与挑战。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速;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一份强心剂,如何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立定脚跟,遗世而独立?李森,便是这芸芸众生中一位笑看风云,和而不同的人。他天赋异禀,对事业的追求、生活的挚爱以及精神境界的提升,用当下时髦的说法,可谓高、大、上。
       李森自幼起受其伯父李义明的影响,开始接受毛笔字训练,初学者的从仿影到描红他都经历过。李义明,淮上名士,精通诗文,书法冠绝一时,为凤台“四老”之一。李森幼时常伴随左右,耳濡目染,操觚弄翰,但真正开启书法之旅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北京的那段从军岁月。此时全国的书法还处于一片沉寂,作为首都,北京却开了风气之先,以老书家萧劳为会长的北京市书法研究会,在皇城根下率先开办了书法学习班,这对酷爱书法的李森来说,可谓如鱼得水,随即报名,开始了他漫长的追梦生涯。要知道,那个时期可是“书法热”的前夜啊,连中国书法家协会尚未成立,李森就走进了书法的学习殿堂,接受京城名家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这对已普及书法教育的今天来说,他是何等的超前。可以毫不讳言的坦诚,笔者之所以能够走进书法,正是早期沾泽于李森兄,受其影响的缘故。当初,我对书法还不知为何物时,李森兄一手端庄大气的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已被他写得出神入化了。随后他又转入颜真卿的楷书,几乎遍临了颜楷的所有碑帖,众所周知,在当今书坛,颜字式微,几乎绝迹。李森能够人弃我取、独标风骨,从而彰显了他对颜楷的一往情深,在颜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他在颜字宽博雄强的基础上,用笔更为简约率性,还增加了墨色效果,在一定意义上讲激活了颜字,变得更加耐看了。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把他临习的颜字带到杭州面呈我的恩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振濂先生点评,陈老师大加赞赏,认为李森学书“路子正、有师承”。陈老师一向严于挑剔、不善奉承,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由此可见,李森的书法是凭其过硬的功夫,获取了名家的褒奖。
          
         社会对李森的认知大都局限于,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是一位知名的体育产业投资人。知道他是书法家的人寥寥。如果再延伸一步,知道他是诗人的人恐怕更为罕有。殊不知,李森的出众不仅表现在他的书法上,他的诗歌创作同样令人惊喜,诸如他创作的《徽州古道》、《茶溪月光》、《江岸渔火》以及《打给妈妈的电话》等等。抛开诗的内容不说,仅就这些标题已足够吸引眼球的了。
       生生不息的淮河流淌了数千年,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淮河文化,也哺育了无数彪名史册的淮河儿女。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淮河人在先辈们已开辟的辉煌的背景之下,一定会创造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祝李森兄的艺术道路更加宽广,理想之花开放得更加绚丽夺目、光彩照人!
 (作者童树根,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结庐书法社秘书长)
李森作品欣赏

            作品1

                        作品2

             作品3


                  作品4

            作品5

               作品6

标签:  精神家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