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丁先:享受书写的快乐
发布时间:2016-10- 新闻来源:辉煌书画艺术网
书法家丁先
我坚持把学习书法当作是一种心性的历练、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或者说是对自己苦乐精神家园的坚守。通过学习书法理论、临池和创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境界,在这个过程中感到身心快乐和生活充实。
一、有所追求
1962年,我出生在安徽阜阳西北偏僻的农村,父亲兄弟三人仅有小叔上过私塾,算是当时村里的文化人之一。春节将至,左邻右舍喜欢让小叔给他们写春联,以庆贺新春并祈福未来。小叔忙不过来,就让我这个已上小学的孩子写写小件。我虽然写得不好,大人为了鼓励却也夸上几句。从此,在我心里种下了爱好书法的种子,后来因为要参加中考、高考,以学习文化课为重,便暂时疏远了自己的爱好。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1985年2月,我从安徽水利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安徽水利志编辑室工作。白天忙完工作,晚上就空了下来。心想自己年纪轻轻、精力充沛,不能白白浪费这宝贵的时间,要有所追求,学点什么。“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国上下深刻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氛围很浓,人人以学习为荣,大家对学习如饥似渴,于是夜大、电大、函大、职大等一些业余大学应运而生。我在安徽水电学校学的是水利工程建筑专业,从事水利志编辑工作后,感到自己文字水平较差,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经单位批准,我1986年参加大学函授统一招考,录取到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此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在合肥成立分校,我因爱好书法,又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合肥分校书法专业学习。愈学愈知不足,感到自己在书法方面要学的知识很多,有许多课要补。为取得较快地进步,我在参加书法函授学习的同时,拜司徒越、刘夜烽、李百忍等前辈为师,向他们求教,当面听取他们对自己书法作品的批评或将作品托人带去请他们指点,在他们的指导下坚持临池和创作,慢慢地由晕晕乎乎爱好者成了略晓书法审美的实践者,对书法的爱好也由一般达到了痴迷程度,如果哪天不临习碑帖,总感到心里空落落的,只有临池学习才感到充实。
丁先作品
二、陶冶心性
掌握书法艺术是一个漫长学习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增加知识,提高知识,修心养性,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首先,学习古人书法的形式美,增加自己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如对楷书的端庄、隶书的舒缓、行书的灵动、草书的率意等书体的感知;对汉字结构点画组合矛盾美的认识,如千里阵云、担夫争道、两蛇相斗、武士挥拳、高山坠石、桐阴滴露、公孙大娘舞剑等;对笔划线条质感力度美的认识,如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折钗股、壁圻纹等;对章法起伏变化律动美的认识,如乱石铺街、风墙阵马、行云流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大河奔涌、一泻千里、一气呵成、痛快淋漓等。在我的眼里,古人的书法作品每个字都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充满着精、气、神。由于个人禀赋、成长阅历、学养知识的不同,而审美偏好不同,我亦如此,尽管古人的书法作品都有各自的优点,我却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即是同一书家的作品,我也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从理论讲,古人书法作品能留到现在,经过了无数大家淘汰和筛选,应该都是精华,自己不应该不喜欢,但我不能违心说自己都喜欢。如我对王羲之、赵子昂、李北海的书法和《张猛龙碑》、《孙过庭书谱》等较为喜欢,再如我喜欢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对《鸭头丸帖》比《中秋帖》较喜欢,我感到《鸭头丸帖》写的很优雅,象一曲春天的华尔兹,而《中秋帖》个性比较张扬,有摇滚的感觉。人们说徐渭的书法很好,我不喜欢。徐渭的才情很高,不入市俗,到了晚年穷困潦倒,精神失常,其书法作品随情而动,追求瞬间感觉,虽酣畅淋漓,但有些超乎正常情理之度,不可追摹。再如郑板桥的书法,乱石铺街,把写竹画兰的笔法运用到写字上,虽有灵动,与其画很相配,我认为不可学,一学就走了样子,我只是欣赏而不敢临摹。我十分喜欢郭沫若书法的结字和用笔,他的书法用笔爽朗、力度很强、富有变化,结字合法度、很灵巧,比物拟人,显得很美,我认识这与他的才情、智慧和学养分不开。在书法形式审美追求上,我向往汉唐气象,浑厚华滋,静穆苍茫,少做作、少雕饰,任其丑朴,有一种力量和精神。我在书法创作上,力求点划清楚到位,实笔与虚笔分开,线条渐变律动,圆润生动,沉着痛快,朴实有力;结体合法度,平正中求险奇,在契合古人的基础上彰显个性、章法自然、整饬、大气。
丁先作品
其次,学习古人书法体味其为文时代背景、文化和创作的心绪、思想等,与古人对话,交流情感。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其文是追叙常山太守颜杲卿及颜季明父子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颜季明在其父与颜真卿共同讨伐安叛乱中,往返于常山郡、平原郡之间,传递消息,使两郡联合,共同效忠王室。常山郡失陷,季明横遭杀戮,归葬时仅存头颅。颜真卿援笔作祭侄文之际,悲愤交加,情不自禁,一气呵成此稿。全文长歌当哭,令人触目惊心,震撼魂魄。再如颜真卿《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写给仆射郭英义的直诤书稿。颜真卿出于对朝廷纲纪的维护、对功臣遵道秉义的佑护、对奸佞骄横的摧折书写此稿,忠义之气充之于心、赋之于文、形之于书,全篇理正、词严、文厉、书愤,洋洋千文,如大河奔流,无可阻挡。又如苏轼的《寒食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作此两首寒食诗,诗写得苍凉多情,此诗的书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有感而出的,起伏跌宕,气势奔放。如此等等,书者各有心境、各有心绪、各有感慨,其书法特点也千变万化,各有不同。品其书法,读其诗文,引起自己感悟,对自己做人、做事进行反省,端正自己的品行。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第三,创作实践,乐此不疲。学习古人书法,掌握古代大家在书写方面成功的技法、技巧和规范,克服自己的书写习惯,努力使自己的书写成为美的性质,被读者和观众认可,是一快乐的事。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我有了一定书写基础,开始进行书法创作,书写自我,书写自己心中的美好思绪,把工作中、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我每每展纸濡墨,纵情挥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有一种闲云野鹤、豁达酣畅的感觉。其间感觉到自己进步不大或没有进步,想放弃学习,但到第二天就又无法割舍,又重新浸淫其中,这种心志的追求引领我孜孜不倦地走到今天,我感到在书法上最大的收获就是使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安心做事、清心做人,这也是我人生的一份收获。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我深深地体味到要使自己的书法作品做到耐回味、有品位,还需要加强如下两方面的修养:一要博览群书增长学问。正如苏东坡所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要坚持学习书法的姊妹艺术,如学习绘画、篆刻、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知识,学识丰富,能够神乎其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人们常常称赞某某的书家作品有“韵味”、有“书卷气”,就是对其文学修养的书法作品不同于匠人作品的美誉。但作为一个书家如不能做到学识渊博,至少要掌握诗歌、绘画、篆刻、文字学等与书法艺术有
直接关系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对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和品位太重要了。二要有凤凰的阅历和生活积累。要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学习,古人所谓“游历名山大川,归而发为文章”,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向社会生活、向大自然学习,可以开拓心胸,开阔眼界,受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启发,把所得所悟运用到书法创作上,提高书艺水平和品位。古代书家,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王羲之,见鹅浮于水上,用掌划水前进,而悟出道理使书艺大进;又如张旭,见担夫争道以及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再如:黄山谷,说他自己:“元佑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等等,这些事例,咋看起来好像不着边际,有些玄乎,实际上是有它一定道理的。物有物理,书有书理,而物理与书理之间,往往有相通之处。生活阅历丰富,见识广了,对事物的各种现象感受较多,把自己的感受运用到书法创作上,就可能融会贯通。因此,一个书家要多游历、多参观、多访问,向社会生活和大自然学习。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三、以工作为重
提出以工作为重,就是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业余爱好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个专职书法家那可另当别论,你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书法学习和实践。如果你不是专职书法家,是一个书法爱好者,那就要以本职工作为重,首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把多余的时间用在书法上,让自己有所心系、有所爱好、有所追求,使自己不至于像断线的风筝,在空中摇摆。我在处理工作与书法爱好的关系上,是毫不犹豫地以本职工作为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书法学习和创作实践。我认为书法是一项技能,学识它的目的,一是陶冶自己、愉悦自己,二是要充分发挥它的功用,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如果一个有着本职工作的人,不是在本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不去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做贡献,而是过分地痴迷自己的业余爱好,而耽误自己的本职工作,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如果这样,在单位人们眼中也会认为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务正业。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曾从事水利志编辑、水利人事管理到水利科技管理的具体工作,对待每项本职工作,我能够做到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学习,各项工作虽不能做到精益求精,但能做到守土有责,努力完成各项任务。在工作中我坚持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做出工作成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学习书法。为使书法学习实践有一个好的交流平台,我参加省内的一些书画协会组织,我积极参加各项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活动交友,交友活动。在参加协会活动中,结交了一大批有书画特长的领导和朋友,受他们启发和帮助,我在书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自己的视野逐渐宽阔,知识不断丰富,心灵也得到不断洗礼和快乐。我非常珍惜参加协会的组织活动,同时也不想影响单位工作,努力处理好工作与书法活动的矛盾。当有关活动与工作有冲突时,根据具体情况,或向单位请假或向协会领导说明情况,努力做到工作与活动两不误,有时难以兼得,多多少少还是影响了一些工作,但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谅解。为此,我真心感谢单位和协会的领导、同事和同道,没有他们的支持和爱护,我不可能在书法爱好方面走得很远。
丁先 2013年12月30日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丁先艺术简介
丁先,男,1962年8月出生,安徽阜阳人。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毕业。现为安徽省书协会员、安徽省直书画协会副主席、安徽省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书协理事。现供职于安徽省水利厅科技处,副处长、编辑。
爱好书法,曾求教于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刘夜烽、李百忍等老师。以王羲之、赵子昂、李北海法帖和《张猛龙碑》、《张迁碑》、《孙过庭书谱》、《两周金文》等为临池范本,长期临写。力求点划清楚到位,实笔与虚笔分开,追求渐变的自然律动,努力形成静穆的天然之美;线条圆润生动,沉着痛快,扎实有力;结体注重法度,平正中求险奇,在契合古人的基础上彰显个性;章法自然、整饬、大气。厚古重今,广泛参学,不断实践,循序渐进,在追求品位的基础上力求雅俗共赏。
丁先作品
丁先作品
书法作品曾获安徽省书法篆刻作品展览铜奖,全国水利系统书法展览二等奖,全国后勤书画大展一等奖,被《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登,收入《纪念毛泽东诞辰百周年书画集》、《爱国诗词书法集》、《安徽当代书法集》、《安徽书法晋京展作品集》、《美哉安徽(历史名人咏安徽书画作品集)》、《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当代书法家选集》等。有文学作品发表于《安徽经济报》、《安徽水报》、《水利天地》、《安徽日报》、《中国水利报》。曾为《大禹传人》、《千秋伟业》题写书名。联系电话:0551-62128070;邮编:230022,地址:合肥市九华山路48号,安徽省水利厅科技处。
标签:
书法家
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