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书画展板: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访谈>名家访谈
书法家万家为:雄强朴茂求真道 艺境天成品自高
发布时间:2016-10- 新闻来源:辉煌书画艺术网
          
                        万家为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个展
【人物档案】万家为,男, 1957年11月生,安徽合肥人,万风堂主。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职。
        师承著名书法家沈鹏。
        2005年,在合肥亚明艺术馆和央视少儿主持人董浩、书画家程风子联合举办的书画展;2016年5月27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会展中心举办书法作品展;
        出版有《万家为草书千字文》《万家为书历代咏梅花诗》等多部书法集;
        作品多次发表于国内专业报刊《书法报》《美术报》《收藏快报》《书法导报》等,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多年前便听闻万家为先生名字,只是与那些喜欢立于人前、生怕被世人遗忘的艺术家不同,名声在外的他,却颇令人感觉到神龙见首不见尾。
        居于闹市却有着超脱世俗之外的散淡与清静,立于书坛而又有着隐忍般的谦逊与淡泊,这是我与著名书法家万家为先生见面之后,所强烈感受到的一种源自他内心深处的隐者性格。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他:擅书,喜酒,仰山,乐水。以求心净、静、境。性格平和从容,话语不多,随欲而侃;博览群书,无所不涉,藉以自养;非道无为,淡定生活而行走,往返于读书读人读己的朵云之间……
        唯有淡泊名利,追求平实,方能达到这种怡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境界。或许,正是得益于他能够保留心中那清澈高远的自由世界,这个居住于世俗之中的“隐者”,才能在面对外界纷纷扰扰的一切时,没有让理想中的美丽崩塌。

                               万家为接受媒体采访
        万家为总是带着一股神秘的色彩和魅力,虔诚、淡定而又踏实地行走在书法艺术大道上。
       1957年11月,万家为出生在合肥一户书画装裱之家。或许是他天生的秉赋与灵气,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他很小的时候,就喜爱书法,并显示出不俗的艺术潜质。
艺术开启了万家为的心智。他那童年稚嫩的心里,时常弥漫着一种朦胧的渴望。当同龄的伙伴嬉闹游戏之时,他却流连于艺术世界里,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沉入风景、沉入自然。长时间的思想、张望和痴迷,让他逐渐变得寡言和沉默起来。
        然而,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万家为只好用树枝在地上写,用手在心里写。可是,这种学习和练习书法让他难以进入状态,那时候他就想,要想写好字,必须有个好环境!
在这样的日子里,他虽然少了同龄孩子的欢乐,却饱尝了学字的快乐。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他的字写得好,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正是因为这种鼓励,让他对书法生出了由衷地热爱,增加了他决心写好字的信心和力量。
        每年春节前夕,万家为都积极主动地为乡邻义务写对联。第一次提笔写字的时候,那种从笔端流淌出来的美妙与快意,那个由线条构建起来的世界,让他无限痴迷,甚至让他激动和兴奋得紧紧屏住了呼吸……
        进入初中后,万家为与书法开始正式结缘。他的语文老师宁新权是位书法名家,博览过历代名碑、名帖,潜心研习过历代书法大家的书体墨迹。在宁新权的悉心指导下,万家为开始真正学习书法。
        他初次临帖,从《柳公权楷书习字帖》开始入门。每天除了做好其它功课外,临帖也成了他每日一课。万家为初次临习,没有技巧,只能根据老师的安排,从对临到背临,再到意临,从形似到神似,一路临写。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与孤苦,需要在具体的学习与临摹的过程中,悉心观察,认真领悟,汲取精华,在继承其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感悟、特点及灵气,日复一日地学习钻研,年复一年地进步提高。
                          万家为作品
        虔诚的感知着、寻找着艺术的精妙,这是万家为艺术人生旅程的一个重要起点。宁新权不但完成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启蒙,还在学养方面塑造了他。
        因为字写得好,文革期间,学校写大字报、出黑板报的任务老师都交给他去完成。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心情激荡,能够让他平静下来,便唯有书法。
        这样的抄写,无疑为他练习书法打下了扎实的书写基础。
        和所有认真对待生活的人们一样,万家为也一直在认真地跟生活较劲,即使在某些困窘的年月里,他也是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入世标准,坚持着真正的书法艺术探索与创造……
        一个书法家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咏志的过程。而在漫长的陶冶修炼过程中,书法家除具备一定的天赋外,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为了给自己学书创造更好的环境,在改革开放初期,万家为就身先士卒,辞职下海!
        尽管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静下心来深悟书法,但他也会充分利用一切难得的闲暇来书写一番。他既有高屋建瓴的商业思想,又有豁达深邃的人文情怀,更有科学理性的严谨作风。在商道与书道上,他在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书写企业辉煌的同时,又一手握笔挥毫,书写着胸中的逸气。他知道,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精神。他要把书法的性格带进企业,也要把企业的文化揉进书法,使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属性相互交错交融在一起,达到和谐与统一。
        其实,临池挥毫,躬身砚田,看似简单,实则内里乾坤及其深奥。事实上,一个真正的书家,必定需要外练笔法、内求修为,而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此及彼,从而取“得”的过程。但“得”却并非说的那么容易,许多人常常白白辛苦,看似“得”到,实际上却总是朦朦胧胧,依旧“彼为彼,我为我”,彼此“似曾相识”而已。
        在探寻万家为求艺之路的过程中,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就是他伏首汲求的跋涉过程。作为一个将自己始终放逐在艺术大道上的苦行者,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征程,又岂能轻易一笔带过?
       
                      万家为作品
        20世纪80年代,应该是万家为在书法上着力突破自我的“苦难期”,这种苦难,不是现实生活中的艰辛,而是一个人要让精神和心灵都得到脱胎换骨新生般的疼痛。
        有人说,书法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历史、文学、美学等学科息息相关。书法创作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境界后,要想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在笔墨纵横之间,点线驰骋之处,章法布局里面,如若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审美悟性作为基石,那必然会远离一个书家的真正内涵,永远被时代洪波所吞没。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艺术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循序渐进、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学识涵养治艺术,以艺术修养治学术,以字外功夫养艺术,方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艺术领域有所作为,留下自己的痕迹。
        而一个人对书法理解的深度,其实决定着他书法创作的高度。清人杨守敬说,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高,胸罗万有,书卷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
       万家为是一位非常勤奋、刻苦之人。为了这“品”与“学”,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在学养方面,他广闻博览,兼收并蓄,探颐索隐,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书论、美学、哲学等书籍,并从同行朋友中撷取精华,从自然生活中得到感悟,苦练“字外功夫”。凭着自己对书法神韵的深刻领悟和不拘一格的海纳,这才使得他在形成自己气势超然、形神俱佳的艺术特质中,传递出一种了然于胸的深邃历史和文化涵养,彰显出一种特有的好爽气质与洒脱个性;在研习方面,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彻骨寒冬,他毫不言苦、从不言累,紧握着手中那管墨毫,怀揣着心中的那番情思,在挥毫耕耘之间,他忘却了事世的纷杂,每当他笔墨纵情挥洒之时,他的心更犹如飞翔在苍穹中的雄鹰,豪气与那誓破坚韧的砥砺之志可见一斑。
        然而,令万家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书法艺术,此时的他,却心怀喜悦,又顿生忧戚。
        喜悦,是因为他悟得了书法的真知妙味;忧戚,则源于他感知到练习书法犹如登山,越往上越力不从心。
        为了突破自己,1990年,万家为决定,走进中央美院书法高研班进行书法专业学习!
       
                    万家为作品
 三
        少年时代对于书法的热爱,进入专业书法院校的厚积广学,不缀求索时的博闻强记,置身商海后的笔耕不缀……回首万家为汲取艺术的过程,总与他无怨无悔的全情付出有关。
        在中央美院书法名师的悉心指点下,他开始全面浸润在专业知识之中,如鱼得水,并逐渐突破了自己的困惑,使自己的艺术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万家为刻苦学书是出了名的。他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用来临池研习。在校期间,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开始临写,晚上夜阑人静、万籁俱寂时,他还游走在名碑珍帖之中。有的碑帖,他将它放大置于案头,朝夕相对,一练就是好多年。有时他将几种碑帖放在一起,交叉临写,细心揣摩它的点画结体,反复体会它的取势造型,对每个汉字都力求搞清楚造字原理及其演变过程。
        对于中国当代书法的不断思考,使得万家为在确立自我风格的过程中,力求将碑帖结合,将碑的古朴、典雅、遒劲、厚重与帖的自然、流畅、豪放、潇洒集于一体。他尝试着用碑的刚性和贴的柔性来实现一种最佳组合,把自己丰富的幻想力用线条语汇去着力表现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协调与对抗、伸展与回缩。在他的笔下,书法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得以紧密结合,使他写出了既有独特个性又不失法度,更让具备一定艺术欣赏能力的人民群众所乐于接受的书法艺术作品。
        “师古能化,陈中出新,典雅秀劲,擒纵有度”。这16字,出自我国书坛泰斗沙翁之口,可谓字字千钧,尤其是在当下传统与创新之争持论偏激、时分炽盛之时,头脑清醒的万家为,不去追赶时髦,而是选择加厚积淀。为了克服浮躁,删除积习,视身边赞誉为无物,他毅然回到优秀博大的传统文化中去吮吸营养。
        而传递至作品,则可令人于他所创造的笔墨世界间,体悟到他用文字构成的高远意境,如三日不绝之绕梁余音,袅袅而令人回味不已。
        纵观古今,凡书法艺术取得大成者,莫不于作品中满蕴神韵。品万家为的字,我们于其笔法与笔墨、线条与结构、字意与字势、笔顺与时间等诸多特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悟得了一种有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过人灵韵。
        枯润浓淡的笔墨,轻重缓急的用笔,携带者激情与气势的字里情感,有如大江奔腾,又如大山巍峨,令人在翰墨灵韵之间,不禁浮想无限、激情连连。记得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曾这样赞誉过万家为的书法:“清香飘洒,和气天真,有浓浓的书卷气、古意盎然,透出了中国文人的清与高……”

                      万家为作品
        灵性、刚毅、充满活力,以及先天脱俗的艺术气质,决定了万家为下笔千钧般刚猛,恰似那侠士仗剑走天涯的豪迈与洒脱,而优雅与刚柔相济的结果,又似那高洁的君子之风,令人欢喜而又于心中生出真诚的敬佩。
        对于个人求索艺术的过程,万家为曾自言:“不以人之夸赞而飘然,不以人之诋毁而计较……”。作为一个书品人品俱佳的书法家,他那富有开拓性、包容性的作品品格,俨然无法掩藏他的书家气度,通过他的书作,我们不但可以看出他性情品格的自然反映和流露,而且,他对于传统书法艺术所倾注的属于自己的艺术领悟与情感,又使得他在求变求新的道路上,自然地展示出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不断耕耘前进的轨迹。
        对于楷书、隶书的研习,万家为耗时最多。他初以研习唐楷、颜《多宝塔碑》为主,兼习汉隶《华山碑》、《史晨碑》等,后来专攻二王、黄庭坚、王铎、傅山、米芾、邓石如等名家书迹。同时,他还将敦煌经文俊丽雄浑的笔法和变化莫测的结体,引进楷书求其变化,赋予楷书一股刚健之气;在大量研究和吸收了二王、孙过庭、怀素、黄山谷、米芾之精髓后,他着力于笔法、笔力、笔意、笔趣的推敲与锤炼。
        他的楷书,精严质朴,匀整精当,纵横法度之内,翔于情理之中,既得晋唐宁静冲淡、平和简远的楷法精髓,又具旷远质朴、沉稳厚道的气息,平和规矩中不乏清虚灵动之感,看似平正却暗藏变化,巧于安排又不露痕迹。那种稳重而衍生出来的宁静之感,使得他的楷书格调清新雅致,高古厚重之气浓厚,形成了无可替代的审美效果;他的行书,从《兰亭序》入手。经过多年演习,他获得了王羲之细腻的用笔动作和气韵生动、耐人寻味的线条效果。书写之时,他用笔摇曳,流畅生动,从容平稳,加入自己的思想,使作品变得醇厚典雅,细腻流美,富于变化,极尽跌宕变化新奇之姿,耐人寻味;
对于行草书的研习,他用功最勤。他的行草书,也从王羲之《自慰帖》《永兴帖》入手,然后临习孙过庭草书《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贺铸帖》《九帖》等。从整体面貌上看,他的行草书有着魏晋文人的飘逸潇洒,明清士子的跌宕恣意,简牍帛书的率意天真。照此写来,当为佳作,但追求个性的他,并没有停滞不前。他避开唐人、宋人的缠绕而跃向更为远古的天地遥取有益的启示,广泛涉猎墓志、摩崖、造像等,这就使得他的书法出现了少有的古朴厚重的苍茫气象。
       所以,他的行草书作品,既有“骏马朔月漠北”的壮美,也有“杏花春雨江南”的优美;既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寒蝉凄切”的婉约,极富自己的个性。他所表现的,是秀美和和壮美的结合。他有意用秀美的平衡和壮美的失衡构成艺术上和谐于对抗的矛盾统一体,于朴实方正的结体和厚重刚毅的笔法中,彰显出了书法艺术的生动朴拙的自然之美。
        执笔多年,临池不缀的万家为,师法传统而又创作手法不拘一格,字里行间,透出敏思与才气,功力才情跃然纸上。他的书作,疏于雕龙刻凤的匠气,没有刻意变形的做作,它是田野的风,似天际的云,出于古法,流泻本真。
        对于书法艺术,万家为曾自言:“静以修心,狂以达性”。而对于楷书、行草书书体,他则说:“楷能让人心若止水,草能让人豪情四射。”得以而忘形,无言而会心,笔下的卓然静气,令我们在万家为的书法作品中,寻到了一种“意非复古,而求气息”的特质。“清雅脱俗,格高韵清”,这当是此种气息的正解,事实上,这气息不仅来自于他笔墨的典雅和学养的深厚,更是来自于他的心境。
        万家为的书法,总的说来,用笔遒劲,奔放豪从,章法自然,深受大家喜爱。作品在省市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如曾荣获“神州同乐庆港归”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

                      万家为作品
        针对他的书法,著名书法家沈鹏说:他作书意在笔先、又笔在意先,始终着力于意、手法的并存交融。他的书法耐读、耐看,不空不玄,实难得也……
       著名书法家张旭光说:读家为先生所临孙过庭的《书谱》、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蜀素帖》深有感触,盖世间万物、弃远求近、趋乐避苦,均属社会普遍现象。能够置身传统、置易就难者、百不及一也;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书法家董浩说:无论是书法还是山水人物浓墨重彩一时真辨不出是哪门哪派,但那率真简单中的大气会使你心中一振;
       中国国画院副院长范扬说:翻开家为先生的书法集,犹如一缕清风扑面而至,感慨万千,今繁杂而浮躁的年代,难得一见如此典雅之作,足见家为先生用功之勤,修养之深,博览群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之士也。
       清爽而幽静,淡泊而高远,神圣而皎洁……万家为与书法艺术的天缘,如火焰一样燃烧,如浪花一样翻滚,如酒醉一样燥热。而他所达到的境界,又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或许,得益于他将内心世界的激情全部融入到了他所创造的书法作品之中;或许,缘于他对崇高事业的执着追求;或许,基于他将书法作为自己激情燃烧的一种方式;或许……
        我忽而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肃然——少年时代,那个因书而喜的身影存留于我的脑海;青年时代,那个在商战之中忙里偷闲练书的身影留存于我的记忆;人到中年,仍求索不断的身影,又令我怀想不已……
        十年磨一剑,一剑指天下!对于万家为而言,他集数十年时光打磨的这支“书法之剑”,无疑更是光彩夺人!
        当我的目光流连于万家为先生的书法作品,当我的神经感知到那艺雅性朴的清香,他那如雪般纯洁的高尚人格与精湛书艺,无疑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伍先飞)
标签:  艺境   万家为   书法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