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资深策展人王延鹏先生为本次活动题词
二O一七年春节前夕,生命之光一一周涛空间光学探索艺术创作交流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著名书法家、资深策展人、此次活动的总策划、中国人民大学王延鹏老师题写了活动主题"生命之光"并代表组委会就举办此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做了介绍。
此次活动的总策划、著名书法家王延鹏先生向大家介绍举办此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他说:生命之光一一周涛空间光学探索艺术创作交流会的举办旨在认真学习和贯彻2016年12月1日习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摄影家和作家、书画家一样,都是从事文化艺术的工作者,都应该不忘初心,回报社会,摄影家周涛先生多年来就是凭借对文化的自信,充满着全心全意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信念走到这一天的,他的作品用著名摄影家霍玮教授的话说就是:每一张都充满着活力与激情,神秘而玄妙,不同寻常。他的作品在摄影艺术圈中独树一帜,这是他多年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结果,他的作品是在失败中实践创新与创造出来的奇迹。这不仅是举办此次活动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也是此次活动主题"生命之光"的涵义。
摄影家周涛先生向大家汇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
周涛先生在谈到自己能够走到今天,来到这里,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自己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失败是成功的母亲,他的艺术创作生涯是在他母亲的影响和鼓励下才走到今天的,也是无数次的失败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绩。他指出:祖国是我们大家的母亲,我们要学会感恩,要报答我们的母亲。他还把自己的作品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每一幅作品中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和责任。就艺术创作而言,脱离传统的创新是不存在的,他多年来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由具象升华到抽象,遇到过数不清的困难,都被他的自信与执着所战胜。他认为:一个失败者不丢人,丢人的是失败后彻底倒下的,而他的坚持和勇敢让他成为了最终的强者走向光明。他还提出:艺术创作需要"意外"。用他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叫做"外遇",他幽默风趣地告诉大家自己对"色"的追求和执着是一贯的,这个色指的是"色调"、"色彩"和"色变",他的作品是通过"光彩"和"光变"的效果呈现出来的,对于"光"的兴趣与热爱,他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始终充满着无限的遐想。他喜欢学习,曾经是小学老师的他一直以来都对"科技进步奖"充满着幻想,甚至对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诺贝尔奖"他都敢去打主意,这种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和渴望不是一般艺术家能做到的。有人说他像一个疯子,其实真正艺术水准达到一定高度后往往会给人留下这种感觉。最后,周涛先生激动地说:我今天能有机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向大家汇报我的艺术创作之路,感到非常荣幸,我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社会,回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霍玮教授致辞
远在四川出差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霍玮教授应邀赶来现场出席了此次活动。作为我国著名的摄影家和中国摄影组织的领军人物,霍玮教授对周涛先生的作品能够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展示并且举办交流会表示赞赏,对策划者和主办方能够组织这么有影响力的活动表示感谢。霍玮教授对周涛先生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告诉大家:周涛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开先河的,虽然不敢说是这个领域的第一人。他强调:特别是"北极光"系列作品非常有自己的思想,能够让欣赏者感情有所波动,正如刚刚王延鹏老师提到的我经常在私下欣赏和谈论他的作品,他的作品总会给人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周涛先生的作品传递的不仅是美,而且充满着正能量,有很高的辨识度,即便遮住作者的名字也能猜到是周涛先生的作品,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达到一定高度的艺术作品是具备自己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的,周涛先生的作品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可以称得上是跨界的艺术。他希望周涛先生的艺术之路能够越走越远。
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程方平教授点评周涛先生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方平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亲自驾车赶到现场出席此次活动。作为一个80年代就已经取得博士学位的多年从事教育学研究的著名教育学家、博士生导师程方平老师结合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提出了周涛先生作品中"光"除了有"色"的变化外,还有"线"的变化,从曲直交错分布呈现与视觉冲击力强大、信息蕴含量丰富等几个方面对周涛先生艺术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和论证,从学术角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指出:周涛先生的艺术作品拥有着无限的拓展性,对文创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及艺术品衍生的范畴有很大的市场和空间,一件艺术品能够被人们所喜爱是幸运的,一件艺术品能够被人们所使用是伟大的。他认为:周涛先生的作品存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他最后说:周涛先生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在于他一直以来执着地对一个兴趣做不懈的探索,即便是艺术,也会涉及科技、文化、材料、文学等,因而创新的增长点也会是多元的,不可限量的。
加拿大籍华裔摄影家姚庚先生讲话
周涛先生的好友、加拿大籍华裔摄影家、加中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姚庚先生专程从香港赶来参加此次活动。他对此次活动的举办以及周涛先生本人表示祝贺,对来到现场的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媒体圈的朋友们表示感谢。他建议:周涛先生的作品应该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见到和学习,艺术是无国界的,将来如果有可能应该站在国际的舞台上去发布和交流。他和周涛先生以前都有过绘画方面的学习训练,所以更能够有一种对周涛艺术创作的认同。姚庚先生指出:周涛先生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与他美术基础和修养有很大关系,他既大胆创新,又注重了审美追求,在现代视觉艺术的形式上有所创造,又非常有个性。电脑屏幕、数码相机、图像软件上的光与色,都是对自然界中光学色彩学原理的摸拟,周涛先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创作出了自然界中难于发现的"光与色"的艺术和神秘的美感。
中国《国家形象》首席摄影师丁三丰先生总结发言
中国《国家形象》首席摄影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艺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丁三丰老师就周涛先生的作品特征与形成作了总结性发言。他告诉大家:今天的数码摄影技术已经不是当年的㬵片摄影时代必须要暗房了,明房的电脑后期制作已被广泛使用,作为摄影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自然包括了作者的前期构思、拍摄和后期制作甚至是再创作的全过程,周涛先生的空间光学探索艺术创作就是一个后期再创作的特别范例,这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作为一线的权威专家,丁三丰老师举了很多非常形象的例子告诉大家,周涛先生的摄影艺术作品的形成与周涛先生本人是学习美术出身也是息息相关的,摄影需要技术,更需要思想,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他最后说:让我们共同祝贺周涛先生能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形象美学委员会执行主任郑迪轩女士主持交流会
隨后,周涛先生同现场嘉宾共同走上主席台,与来自摄影界、陶瓷界、书画界的艺术家朋友们和现场的媒体朋友们一起进行了互动问答。
贵州日报记者谭力现场提问
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周涛先生将现场展览的摄影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收藏。
周涛先生向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负责人牛春兰女士捐赠摄影作品
为此次活动提供友情赞助的"和平笔庄"董事长、第五代毛笔制作传承人雷和平先生向周涛先生和今天到场出席交流会的著名艺术设计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设计系创系主任祝东平教授、中国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执行副主任黄中先生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雅集负责人牛春兰女士赠送"生命之光"一一周涛空间光学探索艺术创作交流会纪念毛笔。
雷和平先生向周涛先生、祝东平教授、黄中主任、牛春兰女士赠送纪念毛笔
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艺术委员会监制和出品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青瓷之美"龙泉青瓷盖碗30套作为此次活动纪念品赠送给到场的嘉宾。
周涛先生向中央电视台导演李涛先生赠送"青瓷之美"龙泉青瓷盖碗
今天到场的嘉宾还有宋庆龄特型演员白玉女士、荟聚网副总裁乐延刚先生、多彩中国民族微型艺术国际大展中方发起人闫志杰先生以及《光明网》、《新浪网》、《中国美术网》、《中国民族美术》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和釆编人员。远在外地没能赶到现场的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秘书长索亚伦先生、中国显微摄影奠基人李铁军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影像系主任付爱民博士、贵州经济文化促进会朱家淮会长、贵州省总工会摄影协会卢富华主席、何中东副主席也以不同形式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
周涛摄影艺术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