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书画展板: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资讯>书画资讯
灵璧石雕名家隋礼文:穿越黑白的文人情怀
发布时间:2017-05- 新闻来源:
5O9NPOXPCZ))0{XK~WGB{J7.jpg
       人物名片:隋礼文,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为中国当代书画家网艺术顾问(玉石雕刻类),国家级工艺品雕刻高级技师(一级),江苏楼兰密语珠宝玉器有限公司首席艺术总监,徐州收藏家研究会艺术顾问,徐州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徐州人,自幼喜欢艺术,喜欢素描画画,上学时,每次美术课,他的画都被当成范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览。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求学,进场当了一名电焊工人。虽然电焊与艺术八竿打不着,但隋礼文并没有放弃,还是在工作之余祈潜心于艺术。功夫不负有人心,1988年,终于得以拜中国著名雕塑家,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林继相先生为师,开始跟随林继相老师学习素描、泥塑、玉雕的设计与制作和灵璧石雕的设计制作。
艺术之门终于敞开,隋礼文先生如饥似渴地投入到雕刻之中。二十余年的学习生涯,因勤奋刻苦,悟性又高,深得林继相先生真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黑白灵璧石白如雪、黑如漆,滑如脂、润如玉,有着强烈的对比效果。而且每一块石头的黑白纹理都不相同,给人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感觉,特别能够激发起雕刻创作的灵感和欲望。我感觉,黑白温润的灵璧石是一种上乘的雕刻材料,很合适于雕刻人物或者佛教观音造像。
    一套刻刀,一双巧手,一份匠心,一方美玉,融合了大师传承、岁月积淀的美学理念;深厚熟练的技艺,将细腻、温润、纯净的玉质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幸而天地之间有伯乐,一眼、一笔、一画,用心领悟其灵性,使之日月争光。
    有一些人对灵璧石的浅见,大多源于接触少、远距离或表层的观赏,也有的仅仅耳闻于古人“四大名石”之说,其结果就难免不会失之偏颇。居历史名石之首的灵璧石,集水石和山石的特性于一身,汇天地精华于一体,真可谓是博大精深。它兼收并蓄、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光芒如初。
如今,在人们的艺术、审美及心理的需求下,灵璧石日益显现出了自身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它犹如一幅刚刚展开的凝聚人间沧桑的历史画卷,既厚重又深邃;又如同一部打开扉页的美术巨著,既宏大又精彩。
 赏石让咱们仰视天空酷爱石头,人类酷爱大自然,并学会与大自然调和相处,是咱们人类的天分所造的,在收藏和观赏灵璧石的的过程中,咱们学会了喜爱环境,低碳日子,在享受赏石的审美愉悦以外,石头能够协助人类静心去燥,可状物言情,可淡泊明志,能够培育咱们的双眼却发现夸姣的事物,更重要的是洗礼我们的内心。
 记得一位诗人曾经说过,独处的光阴,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在寻找另一个孤独的灵魂,也就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重逢。对于灵璧石而言也是这样,在我们静下心来品味一块石头的时候,从这些石头本质上能看折射出人生的许多道理。这山长水远的人生,注定是你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独行。一路上,咱们阅历着亲情、爱情和友谊,咱们为此悲伤、落泪,为此缠绵、销魂,他人能陪咱们走一段路程,没有一个人可以陪同你走到最后。
  听着外面的风声,稀稀拉拉的冬雨,揣着一杯温暖的热茶,抚摸着茶桌上的一块精致灵璧石一起感受着生活带给我的快乐与忧伤,在遐想的憧憬中徜徉,没有金钱与物质欲望,没有权势与政治较量,只有少许感伤和青春迷茫!外面没有狂风大作,一切都变得那么委婉那么寂寥,却总能够给予人淡淡悲凉与忧伤;像一首主旋律总能勾起内心些许记忆的过往……
本人对灵璧石的兴趣与热爱,可以追溯到我上中专前的一次偶遇。
  DSC_0388.JPG

    那时候的国家不但经济发展滞后,文化事业也相对受到限制,精神层面的生活比较匮乏。但在一次看见了黑白相间的灵璧石之后,我被它的神奇所吸引,以至于久久不能忘怀。我有时候在想,人的本性中对着石头的这种热爱是一种本能。在经历过年龄的增长、人生的历练之后,这种感觉愈发深厚。
中国灵璧石的欣赏崇尚什么,其一,作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是讲文化的;其二,灵璧石文化是注重品格的,灵璧石之造型、品种变化,不可胜穷,约之不出形、质、声、色、纹、意境、神韵、妙境诸品,但要对灵璧石的文化内涵进行欣赏,正象苏东坡的见解:“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钟馗一.jpg

四美人之贵妃醉酒.jpg

作为中国赏石文化的一种,灵璧石文化当然不会例外,赏石者的性情、人格修养,归而为一。人的生命,不自一个人而止,人类生命廓然与物同体,其情无所不能,超越生理本能,超越自我,灵璧石的形、质、声、色、纹及意境、神韵、妙境等特征的不同,品格有雅俗之分。但它们都是灵璧石生命的节奏和性情的反映,代表的是一种境界。传统思想认为人性本来具有“善”的倾向,人生而逐渐坠入习惯之中,人应当努力回到生命的自然,这就是“理性”。理性就是顺乎生命自然的规则——活气。生命之理即是恰合生命规则,直觉便是活气发见于外面者,真正的“活气”是生机的活泼,即生机的畅达,生命的波澜。灵璧石的精绝妙品的魅力,以人情的希冀与鄙弃为去取,就是通情达理。所谓赏石学问应当就是讲这个的。“因情文生,因文见情”灵璧石文化才升华到艺术的高境界——感悟。

阿罗汉.jpg

钟馗.jpg

灵璧石,有着千资百态的形状和纹饰,观赏家非常喜欢其自然的神韵。然而灵璧石中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雪山白灵璧石,石质温润如玉,与黑色磬石、石灰石伴生,远看过去,犹如雪山初晴,犹如北极冰封。黑白对比鲜明很能够激发雕刻创作的灵感,无论是雕刻人物题材,还是山水题材的创作,都呈现出美感的强烈的视觉效果。近年来,我跟随中国石雕艺术大师林继相先生学习灵璧石雕,沉浸在这黑白对比的视觉快感之中,在不知不觉中,雕刻技艺大有长进,愈发娴熟,作品参加2012年中国玉石器百花奖以及上海玉石雕神工奖的评比获得奖项;其中作品《古典四美》 貂蝉拜月,贵妃醉酒,西施浣纱,昭君出塞……传说中,他们不仅有风华绝代的美貌,而且在各自的时代都活出了女人的另一种风格,千百年来被人们口口相传。肤如凝脂,色如美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改朝换代,地覆天翻,;历经社会动荡而本色不改。所以,当我们看到《古典四美》传达出的美风美韵,传达出的精、气、神,怎能不驻足?怎能不感概?俏色巧雕,拔云见日,剖开灰黄的皮壳,显露温润的玉质。胸有成竹,心有成形,所以每一笔描画都是暖意,每一刀落下都是深情。
好的雕刻作品,传递的是情,表现的是魂。
隋礼文先生说,艺术的创作,不仅磨砺自己的意志,陶冶品行,同时还丰富自己的知识、感悟人生的活动,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一种微妙的化腐朽为神奇的创作感受的体验过程。
正是因为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的作品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也被业界认可,收获了一系列奖项。说起这些奖,隋礼文先生微微一笑:奖项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每件作品带来的快乐。在他看来,生命就是艺术的延续。
 
一块块石头,一件件作品,一个个生命,隋礼文先生将对生命的热爱融进雕刻之中。看着一件又一件精品,仿佛听见灵璧石的回声在飘荡,久久不肯逝去......
标签:  灵璧   礼文   石雕 
友情链接